又是一年中秋至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对于在外奋斗的游子,正是乡情最浓时。记者连线采访了几位离乡工作的北海人,倾听他们深切的思乡之情,转达他们对家乡亲友炽热的祝福心。
月亮既会圆,万事皆向好。祝大家中秋快乐!
庞义 “捏捏时”的中秋节是简单的幸福
“想起‘捏捏时’(小时候)的中秋节,‘捞’(和)小伙伴一起用‘嘚啵’(柚子)当成足球来踢,真是开心!”日前,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中山大学理学博士、美国加州大学博士后、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庞义用家乡话畅聊着小时候的中秋记忆。
庞义是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端田村人,如今已经79岁的他事业有成,学术造诣深厚。“我自高中毕业之后就离开了家乡,我觉得‘每逢佳节倍思亲’就是中秋节的最好写照。”庞义说道。
“月光光,拜地堂,车来挡,轿来扛,扛到哪里啊?一扛扛到南康镇。吃点咩野啊?吃点猪脚汤……”忆起往昔岁月,儿时的童年歌谣脱口而出,曾经的中秋习俗也依然历历在目。中秋节是阖家团圆的传统节日,每逢中秋,尽管家境不富裕,但庞义的父母都会早早准备好月饼、糖果、饼干、柚子等过节佳品。“我记得以前买的是薄一点小一点的饼,用油纸包裹,馅相对比较硬,没有现在的月饼这么软。”在庞义的印象中,月饼虽小,却是小时候最美味的食物,只有中秋节才能一品其香甜。
吃过中秋的团圆饭后,父母便在月下设供桌,摆上月饼、茶水、柚子、蜡烛等物品,举行“拜月光”仪式,庞义也跟着父母有模有样地许愿祈福。仪式结束,大人们围坐一起赏月喝茶吃月饼,庞义与兄弟姐妹则在柚子树上挑出不能食用的柚子,用来当足球踢。小时候的中秋节过得简单却十分幸福,令庞义一直怀念至今。
离家几十年,庞义甚少能回家过中秋节,但只要吃到家乡的月饼,便有了家的味道。他心系家乡,时时关心、参与家乡各方面尤其是生态、农业、医药等领域的建设、发展。对于北海的未来发展,庞义信心满满:“作为北海人,我相信北海会有更好的发展。在中秋佳节,我祝福家乡所有的乡亲父老中秋快乐,阖家安康!”
更多游子的北海中秋回忆,点击下列链接
↓↓↓
全媒体记者:翟坚求
图片:受访者供图
版权声明: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北海日报社旗下《北海日报》及其数字报和微信公众号、微博、视频号、抖音号,“晚观北海”微信公众号,北海新闻网及其微博、北海通讯APP等媒体平台的作品(包括不限于稿件、图片、视频等内容),均须注明来源和作者,并支付稿酬。对侵权行为,北海日报社将采取维权措施,届时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侵权人承担。
版权合作联系电话:0779-2037559